连日来,铁路系统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运输经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扩大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3月9日人民铁道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铁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下,要确保实现强基增效的目标,推动各项工作创新是大势所趋,也必不可少。
近年来,中国铁路创新硕果累累。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就首当其冲。去年,这对被网民和车迷亲切称为“蓝海豚”和“金凤凰”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以不同车型重联运行的“惊世一吻”和时速420公里的交会而惊艳世界。今年2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上线运营。其实,这两列完全由中国人按国情路情自主设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的动车组,只是中国铁路基础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由于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高速运行的动车组有的需要耐高温,有的需要耐高寒,有的需要抗风沙,还有的需要适应高海拔……而如今天,适应这样条件的和环境的高铁动车,早已安全运行在中国大地上。从对原有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完全由中国铁路人自主设计制造,铁路科技创新已经青出于蓝而远胜于蓝,“中国标准”也已成为引领世界的“标准”。
确保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保安全需要“人防”,更需要“技防”。近年来,中国铁路不断提升科技保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科技新成果及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设备源头质量,突破一批安全难点问题。比如,他们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全面建立主要行车设备电子档案,构建安全数据共享平台,开展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故障预警和维修决策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再比如,他们推进自主化列控系统、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等技术研发,增强技术装备的适用性、可靠性;还比如,他们推进高铁防灾及异物侵限监测、高铁救援装备设施技术研究,提升综合防灾和应急救援技术水平,等等,这些具有当代信息化特征的前沿技术,大力夯实了铁路安全基础,让铁路安全系数越来越高,安全的周期越来越长。
铁路是一张“大网”,统一调度和指挥的科学性极为重要。这既是“强基”的重点内容,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铁路部门在运输组织创新上,也不断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产品。在运输组织形式上,他们每年都要结合人们出行的实际需求和新线开通等情况进行多次运行图调整,让每一次列车运行图调整都成为“为民图”“市场图”“效益图”。在运输组织内容上,他们开展集装箱运输、快捷运输、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关键装备技术研究,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支撑。以冷链运输为例,他们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资源和技术,创新研制开发出了由集装箱专用平车与机械保温车组成的冷藏集装箱“1+8”运输车组。铁路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全程冷链,还保证了运输质量。事实证明,运输组织的强大创新能力,使铁路的资源配置更加符合市场要求,更好地满足了人们需求,也更好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铁路在发展,创新无止境。铁路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中国铁路引领世界需要创新,中国铁路走出去更加需要创新。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希望:铁路部门能够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推出更多的新产品,在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路舒)
(来源:)